大家都在说的它,来了!之江文化中心即将启用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陆遥
2019年2月28日,一个阴雨绵绵的冬天。
(资料图)
之江畔,一片平整过的土地上,两排停放整齐的卡车齐声鸣笛——备受期待的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开工了。
四年前,当我站在杭州转塘的这一片空地上,参加那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时,关于这里的想象,盛大而生动。
如今,这一片伫立于模型上的文化地标,已拔地而起。颇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外形,现代感十足的玻璃幕墙,绘就出最美江南的“诗和远方”。
01
2006年5月3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今天,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源远流长的浙江文化,如澎湃的之江春潮,激荡出时代最强音、幸福新画卷。历十年而磨一剑,四维合而万象生。
如今,备受瞩目的之江文化中心即将正式启用。
作为浙江省“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龙头项目和践行“八八战略”打造高水平文化强省的标志性成果,之江文化中心是浙江省内体量最大,集自然、人文、艺术、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是“文化浙江”省域品牌的又一张金名片,也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一流的标志性重点文化设施。
鸟瞰杭城,之江文化中心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板块,中心集结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五大文化配套设施,从时间和空间上破题,实现文化场所多维度共生共促、美美与共。
场馆呈开放的具有江南韵味的“合院式”布局,屋顶层叠错落有致。整个建筑群外立面采用开放式幕墙,石材面拼缝形似传统建筑错缝叠砖的肌理,与通透的玻璃幕墙结合,并点缀仿木纹铝板、木色窗框。深色金属屋面如山形起伏,融入城市区域的自然景观之中。
02
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作为浙江图书馆总馆,以用户服务为核心,有机融合了数字图书馆、智能建筑及其他新型智能技术,是综合性、研究型、现代化的全省重要知识信息枢纽和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场馆的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开放大气,提供便捷、舒适的文献借阅服务,并将常态化开展阅读推广、讲座展览等活动。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是之江文化中心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场馆,也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文化空间。以“思想高度、学术深度、人文温度”为原则,构建了多样化的展览体系。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我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遗馆,展出内容呈现出浙江非遗文化生态的完整样貌。整体规划紧扣非遗定义,打造活态的、温情的、流动的、无界的、具有未来生命力的非遗展馆。展馆结合展览内容与空间条件,为观众设置互动“打卡点”,让观众获得可观可感可品可听可体验的参与式文化共享空间。
浙江文学馆是浙江省文化领域的重要创新性探索成果,集文学藏品、陈列展览、学术研究、宣传教育、社会服务和综合业务,等各项功能于一体,让浙江文学精神获得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打造“文学四季在浙里”活动品牌。致力建设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通过数字化应用场景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准公共文化服务,以数据为基础,促进全国文学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数字赋能文学的全新应用。
03
位于负一层的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一地连接四馆,“以文气促人气”将文化内涵延伸到“衣食游购”的烟火生活,紧扣“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省域品牌打造“一廊四坊十二院”的立体文化配套空间,将“诗画江南”的美学概念和“网红打卡”的运营理念有机融合。
悠久深厚、意韵丰富的浙江文化传统,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
之江文化中心围绕打造新时代文化地标,积极探索公共文化空间运营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通过打造“文化共同体”,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供给、更加立体的文化体验。
之江文化中心的启用,将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交出满意的浙江答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