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资讯】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马业人才培养蹄疾步稳
走进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运动马驯养基地,整洁的马厩、功能完善的室内训练馆及在建的马业大楼、艺术中心,在巍峨的大青山的映衬下,相得益彰。
学生正在上课训练。
训练场上,几名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脚穿长马靴、头戴马球帽、手握藤杆骑着骏马在马球场上认真地训练着。加速、击球、拼抢……两名马球手的赛马或并驾齐驱或相互冲撞,马球手一手持缰纵马、一手挥杆击球,人与马合二为一,仿佛上演着一场紧张刺激的武侠剧。
【资料图】
这里,只是包头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现代马业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
马业人才短缺,专业应运而生
谈到专业建立的背景,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技术系畜牧教研室主任赵宇飞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马产业发展迅速,其中以休闲、娱乐和青少年教育为主的现代马产业更是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被誉为朝阳产业。
根据中国马术协会的统计数据,随着国家马术运动的发展,马术俱乐部数量已经从2017年的1000家,发展为今天的3000多家,目前这一数字还在迅速增长。数据背后,是现代马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现代马产业急速发展的背景下,马业人才就显得匮乏。“缺项的类别也划分得非常细,教练、修蹄师、马兽医、驯马师、马房经理及马术赛事组织策划人员等等都需要专业人才。”赵宇飞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制约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
此外,草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马文化,而内蒙古大草原是马文化、蒙古马精神的发源地和摇篮。内蒙古农业大学作为自治区建立最早的高等学府,在马的养殖、繁育、疾病防治及遗传育种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则是自治区建立最早的职业学院,多年来一直以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己任。
全国高等教育第一个马术类专业
据赵宇飞介绍,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畜牧兽医(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正式在学院设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首个以现代马术教学为主的马术类专业,同时也是全国首个集实践和马术(实操)驯养、兽医、管理为一体的教学基地。
“我们专业已经连续13年招收学生,目前有毕业生468名,同时也在培训包头市、自治区关于马术和马业发展的相关从业人员,已经培训3000人次。”
根据岗位需求,畜牧兽医(运动马驯养与管理)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现代马产业发展要求,具有马产业较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较熟练地从事马匹饲养管理、繁殖育种、调教骑乘、兽医服务、赛事组织策划等方面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学生个人素质和兴趣,专业确定了具体有6个培养方向:教练、骑手、马房经理、修蹄师、马兽医(助理)、马营养师。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运动马饲养管理、繁殖育种、调教训练、骑乘竞技、兽医服务、赛事组织策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为中国马业人才培养的领跑者之一。
“选择这个专业,就是出于对马的热爱。现在我成为一名专业教师,从个人角度来说是继续圆我的马背梦,更是想要通过我个人努力,为咱们包头市培养更多的马业人才。”从这里毕业,现已留校任教成为专业教师的韩伟感慨万千。
产教融合,培育更多马业人才
“我国马业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确立、教材开发等诸多方面都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所以我们一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专业设立之初就参与其中的一员,谈起学院的专业建设之路,赵宇飞感慨万千。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制胜法宝。
赵宇飞介绍,面对诸多困难,学院抓住马业岗位实践技能培养这一关键,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运动马驯养校内融合性教学基地,同时,坚持开放办学,以运动马驯养基地为平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平台保融合、促合作,在融合、合作中促发展,不断开创现代马业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虽然学习和训练都很辛苦,也常常从马背上摔下来受伤,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我未来想要走专业道路的决心和信念。”今年大二的郭永茂眼神坚毅。
作为全国高等教育首个马术类专业,畜牧兽医(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填补了包头市、自治区马产业中“教育”这重要的一环,为包头马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现在,他们的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个马术俱乐部、马场及相关机构,有的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单位的主要力量。他们当中,有国家种马场的专职修蹄师、有大型俱乐部的签约骑手、有英国纯血马集训中心学员管理负责人,还有职业学院马术专业的专职教练。
十几年来,正是这些层出不穷的人才,为包头乃至全国马产业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注入了绵绵不断的活力动力。
(文/图 记者:李楷谨;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标签: